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轉載:南州糖廠:蕃茄栽培病毒病/毒素病的有機防治方法

下面是處理「番茄捲葉病毒」(病毒病/毒素病)的實例,最近似乎許多國家的TYLCV似乎又嚴重起來,如果蕃茄栽培時沒有適當設施保護的環境幾乎都難逃一劫,提供給有碰到類似問題或希望能夠預防的朋友們可以參考看看,讓大家知道如果真的碰到了也並不一定就完全沒有救了。

PJ

轉載:喬凱亞農業科技「南州糖廠:蕃茄捲葉病毒(TYLCV)處理」

2007年1月時,剛好到南州糖廠去處理事情,正巧碰到糖廠的課長提到他們正在栽種蕃茄,希望過年的時候可以開放給來訪的民眾採果,但是田裡種植的蕃茄生長的情況非常不好,除了有葉子萎縮的情況,植株也都長不太起來。

當場就實地跟著課長到蕃茄田中查看生長情況;由於病症明顯,不難判斷出是「番茄捲葉病毒」(TYLCV,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在作怪,當時情況實在很不樂觀,如果不緊急採取措施,到過年期間別說採果,如果還看得到綠葉可能就偷笑了。因此,隨即我們就依情況選了幾種產品,讓糖廠的農友進行搶救,雖然情況已經不妙,但是還是希望能夠有些幫助。

後來,大約6天之後,我們又再度到糖廠查看施用產品之後的生長狀況;沒想到,令人興喜的是,有採行補救措施的區域,可以看到一些新生長出來的枝葉似乎比較沒有其他舊枝葉那樣捲曲乾枯;看在似乎情況有進展,楊老師又再請糖廠的農友持續依照建議方式施用產品。

大約7天之後再次實地巡視時,有採用喬凱亞產品的區域跟其他區域的區隔更加顯著了,除了枝葉更加茂盛,整體的高度幾乎比沒有施用喬凱亞產品還高了一倍,而且新生的部份也能夠正常生長,這些植株已經能夠抑制毒素病的病毒而不產生病狀。


[圖一:經處理區域與未經處理區域比較]

到過年時,其他為施用喬凱亞產品的區域基本上已經被毒素病侵害透徹而無法生長,但反觀受到特別照料的區域卻能夠正常的生長;因此,我們相信喬凱亞的產品除了提昇植物健康之外,更能夠實際的提高植物對於某些病毒的抵抗能力,雖然毒素病的病毒依然共生在這些蕃茄植株上,但是擁有足夠的抵抗力來抑制病徵發作就依然能夠正常生長。


[圖二:同株上原有舊葉與新生長部份比較]

更值得一提的是,喬凱亞的產品強調的是人、土壤與植物共同的健康,因此透過微生物及植物營養生物科技的應用,能夠提昇植物本身的健康與抵抗力,因此也能夠大大的降低農藥及化學肥料得使用,因此除了農友也能夠在更健康的環境中工作及生活,消費者也能夠使用得更安心。

我們很樂意將這樣子的成果及相關技術與有需要的農友交流分享。尤其最近毒素病在許多植物上都到處肆虐,使得許多農友都受到嚴重的損失,因此喬凱亞深深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栽種上的困難,若有什麼可以幫得上忙得地方都會盡力而為。


[圖三:經處理區域與未經處理區域成長差異明顯]

內容提供: 喬凱亞農業科技 http://www.geocarebiotech.com

有番茄連作障礙方面問題的農民還可以參考「轉載:喬凱亞專題分享:連作障礙之解決方案」。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PJ忽然想起: 台中改良場 - 漂鳥築巢營「設施蔬菜經營管理班」(7/16~20) - Day 1

PJ忽然想起: 台中改良場 - 漂鳥築巢營「設施蔬菜經營管理班」(7/16~20) - Day 1

一大早六點就起床,6:30am左右就出發高鐵左營站搭7:30am的#106車到高鐵台中站,8:13am就準時到達,高雄到台中的高鐵NT$790, 並不便宜,但是實在很便利;因為台中站是準備三鐵共構的,所以出高鐵站再走一小段(約5~6分鐘)就可以到「新烏日」台鐵車站坐車,到彰化的區間車NT $15,10分鐘就到達(8:23-8:33am)。
一出彰化車站就看到林秋全先生拿著築巢營的牌子在等著學員們,總共有7個人要到彰化站集合, 大約到8:45左右大家才到齊,當時外面正飄著一陣小雨,所以大家就撐著傘拖著行李走到車站外的大馬路邊上巴士,一路也晃了20幾分鐘才到台中改良場,一 下車就看到鍾維榮老師撐著傘接待大家上二樓的教室。

由於到達的時候已經比預定的9:10開始時間晚了,所以在快速的報到領了房間鑰匙跟「實習裝備」(據說其他築巢營沒有提供額外的裝備,這裡有背包、帽子、水壺、霹靂包、大購物包Tote、背心)之後,就馬上開始了前兩堂的課程。

這次我排在21號,總共應該有25個學員,不過第一天有1個請假沒來。雖然跟漂鳥營一樣有發名牌,不過都沒有人在配戴。

首 先開始上的課是戴振洋老師的「認識設施蔬菜」及「蔬菜種苗培育技術」,「認識設施蔬菜」課成主要在讓知道什麼事設施蔬菜、設施的種類、蔬菜的種類...等 等,而「蔬菜種苗培育技術」主要跟穴盤的育苗有關,從如何選壯苗、自動化育苗系統、穴格種類規格、介質、種子處理到發育階段...等主題。

因 為一到就開始上課了,中間有個空檔才有機會把行李拿上三樓的宿舍,我被安排在303房,一進去發現台中場宿舍真是設想週到,大大小小的設備或是日常生活用 品非常周全,雖然這裡房間有電視,不過那倒不讓我感到那麼驚奇,反而是浴室內連一般旅館裡常見的旅行用牙刷、牙膏、肥皂、洗髮精、漱口杯、毛巾...等都 準備的非常周全,可能因為上次在高雄改良場的宿舍這類盥洗用品是需要自備的所以感覺小細節台中場比較有照顧到。還有無線網路喔!


[這就是介質栽培的蘆筍耶~印象中之前在紐西蘭看到的蘆筍是蓋著矮矮的隧道,不知道會長這麼高。]

前兩堂課上到11am左右,而接下來則是到場區內參觀水耕栽培及介質栽培的實際範例。場區內有各種溫網室的結構,從較傳統的四分管結構到不怕颱風的固定式結構都可以找到。實在沒有愧對「設施」之名,中部設施栽種的發展台中改良場的貢獻絕對沒話可說。


後來十二點左右就到餐廳用餐,一共為築巢營的學員跟指導人員開了三桌。七菜一湯加水果,伙食還不賴。

下午吃完午飯之後,1點就集合上車進行下午的觀摩教學,下午安排了四家場的參觀,台盛有機農場、富田蔬菜育苗場、「珍奶」水耕栽培場、芯圓水耕休閒教育農場。

台盛有機農場
台 盛經營設施蔬菜的規模非常大,第一場就有兩甲左右的面積,而總共據說有十甲左右,他們有取得「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的有機認證,他們的規模 更大到建立的自己的配銷中心,聯合一些其他農場所生產的其他農產品一起配銷,主要是直接銷往各大超市,因此自己也有專門的低溫配送車隊。其中比較有趣的設 施就是急冷庫,大家都進去感受了一下寒冬的感覺,在最近這種炎炎夏日可真是清涼的高級享受啊!

[在台盛看到他們自己設計找人做出來的播種機器,不過實在看不出個所以然他是怎麼樣操作的~]

富田蔬菜育苗場
後來到富田蔬菜育苗場參觀了,可是老闆老闆娘不在家,我們只簡單看了溫室跟台灣自行開發的「科洋牌」自動育苗機器,是利用真空的原理把種子吸起來播種到穴盤上。只可惜當場沒機會看那機器實際運作。

「珍奶」水耕栽培場
後 來到一位鍾先生所經營的水耕栽培場,還沒到就聽之前的老鳥說去那老闆都會請大家喝珍奶,所以姑且就叫它「珍奶」水耕栽培場囉~ 鍾先生之前是從事鋁門窗的行業,後來因緣際會開始做起水耕也經營出一套心得,據他自己說水耕算是涼涼的做,每天的流程都差不多,就他自己、老婆跟老爸三個 人一起經營,看起來算是不錯的退休生活,有運動到也有閒可以打打麻將。

[大家跟珍奶水耕農場的鐘老闆合照,人實在太多了,地方又窄,景不太好取~]

芯圓水耕休閒教育農場
這裡的老闆是沈先生,以往是專門從事水耕,但近年來逐漸轉型成休閒農場的型態,剛踏進門的時候就有那麼點感覺這裡似乎是之前在電視上看到介紹說有一大堆南瓜的地方,不過進去都沒看到南瓜,所以有點狐疑到底電視上看到的是不是這裡。
我 覺得在這裡最有收穫的倒不是看到新奇的東西,而是聽老闆講述他從生產模式轉型到休閒模式的心路歷程。他表示一開始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有著身後的水耕栽培 技術背景,只想著自己要展現的部份,卻忽略了經營休閒農場所要重視的是消費者的體驗跟需求,是在一次次嘗試跟失敗之後才逐漸找到正確的經營方向。好比說, 休閒農業基本上除了門票收入(也可能沒有入場費用)之外,通常不是靠「吃」就是「住宿」才是真正能夠帶來較大收益的項目,銷售些產品也許也是其一但不一定 是主要經濟來源,假如沒有供應飲食跟住宿的執照的時候,就可能非常難以經營了。
在園子裡參觀的時候,老闆說明經營的重點如何是放在提供新奇而且可以留下深刻記憶的東西或體驗。好比說園子內種植了一種可以長到快180公分長的絲瓜,平常市面上沒有機會看到,因為運輸不便,但是非常特別而具有觀賞價值。

[這就是長長的絲瓜,夠長了吧?]

裡面更別出心裁的把冬瓜種在瓜棚上,一顆顆大冬瓜掛在棚子上確實蠻特別的,而餐廳裡也同時提供現採冬瓜湯,甚至有顧客吃了還想再吃所以當場又買回去,不過因為物以稀為貴,好像說一斤可要賣個$60左右。一顆秤起來可是好幾百塊呢~
有一區更是種了許多廚房常會用到的料理食材,用意在於假如提到了跟廚房相關的事情,婆婆媽媽們肯定會特別有興趣而產生討論及互動。另外也看到了幾個畸形的瓜,通常如果在生產模式中肯定是要除掉的,但是在休閒農場中卻變成了有趣的參觀項目之一。
總之,觀光產業確實跟生產的模式有著很大差異,經營目標跟導向是非常不一樣的,在看了主要都是以生產模式在經營的各個農場之後,參觀了芯圓確實在心中注入了另一種思維。


[我們的晚餐,夠豐盛了吧?去了五天感覺確實有變比較肉~]

吃完了豐盛的晚餐之後,休息了一會又開始了晚上的課程,第一天晚上是高德錚課長教我們育苗跟培育芽菜。芽菜部份我們嘗試了苜蓿、碗豆跟蕎麥,除了苜蓿沒有鋪上介質土之外,其他都是在盆子鋪上介質土然後鋪上豆子在蓋上介質土然後噴濕。
另外也有在水耕的介質海綿上練習將白菜種子放入到一格格中間的十字裡面,用竹筷子沾水把種子吸起然後輕輕壓進去,一格一格的放還真是費時費工,難怪在「珍奶」水耕場他們是用比較懶的「人海戰術」,直接把種子都撒到介質海綿上,呵呵~確實簡單多了
而在穴盤中則是分別播了甘藍菜跟花胡瓜的種子,實際操作的感想是:發明機器的人可真是偉大阿~


[PJ跟第五組的組員們合照,由左至右:林正格、許方旗、陳家寶、PJ、陳世堯]


[第1組的組員們,由左至右:蘇建州、莊茗凱、蔡孟哲、王詠萱、岳勳]


[第2組的組員們,由左至右:黃建隆、許宏賓、王凱平、周佩蓉、(詹永興?)]


[第3組的組員們,由左至右:陳國松、張瑟芬、林子良、許昔靜、李登龍(不在位子上)]


[第4組的組員們,由左至右:洪兆儒、丁明仁、林子為、卓建興、林恆如]

晚上的課一直上到差不多十點才結束,實在是非常的緊湊的行程~但經驗非常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