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十字花科的悲歌-黃條葉蚤的兇殘行徑該如何防治?

說到十字花科,就很難不提到黃條葉蚤,因為十字花科的第一號殺手就是它。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並了解一下最近看到黃條葉蚤的凶狠行徑,這是在一個剛開始經營的有機農場所發現的災情,目前正在研究解決方法當中,好在這個網室當中主要並不是種植十字花科植物,純粹只是旁邊加減種了一些而已。

黃條葉蚤可是「蟲」如其名,它確實有著「黃條」也超喜歡「」子,受到驚嚇時也會像跳「」一般跳躍。黃條葉蚤的學名為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屬於鞘翅目(Coleoptera) , 葉蟲(金花蟲)科(Chrysomelidae)

而它可以說是非常鍾情於十字花科植物,非十字花科就不聞不問;但很不幸的,許多我們經常食用的蔬菜類卻都是十字花科的,例如:高麗菜、小白菜、結球白菜、青江菜、花椰菜、油菜、芥蘭、蘿蔔...等,可以說大部分種植蔬菜的農民都免不了會接觸到十字花科的蔬菜。十字花科的學名為Brassicaceae,是一個具有非常多物種的植物學科。

目前尚未有比較有效的防治方法,雖然設施栽培的意圖是要防治病蟲害的傳播,但是往往沒辦法完全避免掉受到黃條葉蚤入侵的可能性,它可是會很聰明的等在門口,等操作人員出入時趁虛而入,所以網目在密的網室也很難完全免於受害。在設施當中一旦受害反而密度更加嚇人!可能會見到葉片千瘡百孔的樣子,下面這張照片可以稍微給你一些概念,雖然還不到極致的程度,但已經極具代表性!


[開始受到迫害的高麗菜有著密密麻麻的孔]

目前比較常見的防治方法為:
1) 改種非十字花科的蔬菜,換句話說,就是利用它非十字花科不吃的偏食特性來餓死它們,如莧菜、空心菜。
2) 進行下一次種植之前,進行全園浸水,來淹死土壤之中可能存在的蟲卵、幼蟲還有蟲蛹。
3) 使用黃色粘板來誘殺成蟲,以達到降低田間密度的效果,但是效果有限。

你可以注意到葉面上有著一個個被啃食進去的小孔,這就是黃條葉蚤的傑作。

[背上有兩條黃色斑紋的小殺手]

這個小小殺手有多狠呢?剛看到的正面,咱們看看葉子背面也是一樣悽慘。你可以看到下面這片葉子右邊透光部份,如果在嚴重一點看起來就真的會像滿天的小星星了。

[受害葉的背面]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Technorati Profile Checking

Technorati Profile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在Blogger、網站或其他部落格中加入flickr Slidshow播放照片

剛剛把flickr的Slideshow幻燈片播放功能加入到部落格的右手邊,只要做好設定就可以讓放在flickr上得照片自動秀出來,是個蠻方便的功能。
在網路上搜尋了這樣的功能,因為之前在其他網站有看過,也找到了教學的Tutorial。
可以參考:
HOW TO Quickie Embedded Flickr Slideshows

基 本上只有設定了width寬度跟height高度,還有把flickr的user_id填上,然後加入一個新的HTML/Script元件到 Blogger中就大功告成囉~ 是還有其他設定的條件像是tag... etc,不過如果指示要簡單秀出所有圖片,這樣子就可以囉~flickr ID只要到flickr秀出Photo的頁面上,看網址列尾巴上的最後一段就可以囉~ 因為現在Yahoo!擁有flickr所以登入平常是用Yahoo!帳號即可,所以如果要user ID可能不容易馬上找到~
連結類似下面這樣:
http://www.flickr.com/photos/8841163@N04/
而藍色部份就是user id了。

田間小記事:文心蘭內埔花卉產銷第一班

前鎮子參觀了一家在內埔的文心蘭農場,對蘭花不是那麼了解,所以索性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照片囉~ 如果你只想看文心蘭,那就要讓你失望了~ 我並沒有照了太多文心蘭~ 反而照了比較多一些有的沒有的東西。

不過呢~ 在耳語之間倒是聽到了一些相關的資訊,多少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能記得的部份囉~
對於蘭花來說,品種的選擇是很重要的,有市場的品種才是好的品種,畢竟賣出去的品種種得再好,沒人要買也是枉然。不過相對的,好的品種可能表示不一定容易取得,因為物以稀為貴,如果少數人有稀有的品種,自然會避免讓太多人取得,來破壞市場行情。

蘭花的病毒感染似乎是一個蠻大的問題,尤其是對於外銷幼苗方面,如果沒有做好控制有可能損失慘重,因為受感染或發病的東西可沒人要。不過如果是切花的方面也許相較之下只要還有賣相也許還說得過去。

似 乎有些報了理想的朋友,參加了漂鳥或園丁之類的活動,甚至是退休的人,對於花卉栽培很有興趣,所以一股腦的就把大筆的資金跟人力物力都投入在這個領域當 中,但是往往很多人都有著慘痛的經驗,因為畢竟很多經驗都是要繳過大筆學費才能夠親自體驗到的。班長蘇永清說,他碰到許多朋友,問他是否應該投入這個領域 的建議,他本身覺得這個領域自己已經走了這麼久了,是不歸路,但是生存並非容易;不過有趣的是,只要蘇班長建議人家不要投入,基本上百分之百那個人就會不 聽勸告的投入,反而是真的要叫他們跳下來的時候,他們還不敢跳。

大多人應該都會想說,都做了這麼久了,如果不賺錢有可能做到現在嗎?這個就留給個人去想像囉~ 但是重點是,什麼領域都有它的專業跟獨到之處,未經仔細評估就投入往往有著很高的風險,所以只能建議大家要先用功用功才行動囉~



[圖:集貨場的路標,指示覺得這個標示上得字體還蠻有趣的~]


[圖:這種有點豹紋的感覺]


[圖:雖然這是台怪手,不過總覺得看到這樣一個色彩鮮艷的洋傘就有種渡假的感覺]


[圖:被小花蔓澤蘭爬滿的一顆樹]
「小花蔓澤蘭」這種可怕的東西有綠癌之稱,是外來的品種,在許多地方嚴重危害了自然生態,連檳榔都可以爬得上去,在久沒有人管理的地方一旦出現了,可能就一發不可收拾,有可能把整片地跟地面的任何東西或數目覆蓋,不是普通的可怕~ 目前似乎除了用藥劑,還沒有使用人工之外比較有效而不用化學藥劑的辦法。相關的資訊可以在其他網站找到:小花蔓澤蘭


[圖:好像長了雀斑]


[圖:含苞待放]


[圖:地上佈滿了厚厚的青苔,就像一片地毯]


[圖:青苔特寫,實在是很像地毯]


[圖:某某蘭花]


[圖:黃色的文心蘭,聽說還有一種稀有的品種是完全黃色的]


[圖:某某蘭花]


[圖:某某蘭花]


[圖:某某蘭花]


[圖:某某蘭花]


參考資料:
內埔花卉產銷第一班
班長蘇永清 http://shennong.coa.gov.tw/prog/p8717.htm

標題圖片的秘密:意想不到的景色



看得出來這個標題圖片上的是什麼東西嗎?

看起來像是一些黑黑的枝條、一些綠綠的針葉跟一些剛發芽的奇怪東西,其實呢~ 這可真要有點異於常人的想像力才比較有可能想得出來。其實阿~ 這是下面這一塊神木屑的左上角的景色。



你可能會想說~蝦蜜?

我承認,確實根本看不出來是怎麼一回事,也怎麼樣看都沒辦法把這兩種景色拼湊在一起~ 事實上呢~ 你需要從神木屑的背面,然後很靠近很靠近的從上頭看出去,你就會發現長在上頭的這幾根東西,我也不確定是什麼,不過歡迎大家提供資訊來解答。
那些綠色的東西其實是長在上面的青苔,而黑色的枝條其實就是神木屑。



我的照相技術一點都不精湛,所以這張照片還經過Photoshop的一些小調校,調了一點Saturation(飽和度)跟Hue(色調)等。

這是在參觀一家生產文心蘭的蘭園時所拍的照片,不過我居然是注意到這不起眼的小小角落,夠詭異了吧~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轉載:給農作物溫柔的保護

生物性農藥?不管實質上它是否是化學製品,好像只要聽到「農藥」就有種「毒」的感覺;所以我想在用詞上做點調整似乎是有必要的,畢竟大家對某些字詞的觀念無法一下子調整過來,如果可以用更為貼切的字詞來闡明某樣東西的真正意義對大家是都有幫助的吧!

PJ


轉載自「行政院農委會--新農業運動」的「給農作物溫柔的保護

提到農藥,你會想到什麼?有毒?對人體有害?有藥物殘留之虞?

  「生物性農藥」要顛覆你對農藥的傳統印象。

  投入國內生物性農藥研發工作20餘年的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生物藥劑組組長高穗生,每次一聽到人家提到「生物性農藥」一詞就有氣,會趕緊鹿港生技肥料廠溫室外蘇力菌甘藍盆栽試驗進行正名工作。他說,以生物性農藥的來源看,它與傳統的化學農藥根本差了十萬八千里,完全是不同領域的東西,生物性農藥應該正名更改為「植物保護生物製劑」才對。如此才符合它真正的本質,用詞也較中性,不易被人誤解。

那麼,到底什麼是生物性農藥?

  農委會對生物性農藥的界定是指,天然物質如動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衍生的產品,包括「天然素材農藥」、「微生物農藥」、「生化農藥」與基因工程技術 產製的微生物農藥。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定義,生物性農藥具有無毒性的作用機制,只對目標性的病、蟲、草等有害生物有作用,以及在環境中能被生物所生產。

  高穗生進一步解釋說,生物性農藥較傳統化學農藥危險性較少,對人、畜、野生動物、害蟲的天敵和有益昆蟲無害。此外,生物性農藥分解快速、無污染、無殘留量問題、施用後可立即採取、不需訂定安全採取日期、不容易產生抗藥性等。

  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難免遇到病蟲害等問題,為確保農作物健康長大,過往農民多以化學農藥來殺死這些有害的病菌或昆蟲,但化學農藥分解慢;長期使用,農 作物容易形成抗藥性;施用過多,對人體、環境都會造成傷害;又有藥物殘留之虞等。凡此種種,都讓人們開始思考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並尋找替代的東西。

  生物性農藥具有的優點正可以彌蘇力菌生物殺蟲劑蟲體取食後死亡現象補化學農藥的缺點,而且其取之大自然,與大自然和平共存的特性,正符合自然、安全、永續農業的世界潮流。相較傳統的化學農藥,生物性農藥給了植物更多溫柔的保護。

  生物性農藥的特性,最適合使用的範圍包括短期作物、連續採收的作物、有機栽培的作物、水源涵養地區的松林、城市內的行道樹與公園內的觀賞植物等。如果 依施用對象劃分,生物性農藥可分為生物性殺蟲劑、生物性殺菌劑、生物性殺草劑及生物殺線蟲劑。在國內的研發上,殺蟲劑目前運用最廣的是蘇力菌,其次則有黑 殭菌、白殭菌、綠殭菌及核多角體病毒等。殺菌劑中廣為人知的則有枯草桿菌、木黴菌、螢光假單孢菌等。

其實,這股給植物溫柔保護的全球發展趨勢,從數字上可看出端倪。

  高穗生表示,公元2000年全球植物保護市場總計337億美元,其中生物性農藥約占3%。估計2013年後,植物保護總市場將倍數成長為636億美 元。其中生物性農藥將由10億美元成長至50億美元,成長5倍,屆時將占總體市場的8%,成長幅度僅次於基因改造作物,前景看好。


  台灣福蘇力菌生物殺蟲劑田間殺蟲效果試驗-處理組/對照組 壽公司農業資材研究處副研究員張忠賀說,Frost&Sullivan於公元2001年9月出版的市場分析報告中也指出,公元2000年至2007年間歐洲生物性農藥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11.7%。

  再回頭看看國內。依農委會的統計,公元2004 年台灣農藥銷售總金額約新台幣48.9億元,較2002年的55.5億元與2003年的55.1億元微幅下滑。生物性農藥2004 年的銷售額則約4918 萬元。原本各界認為我國加入WTO後,國內農藥市場的銷售總額會進一步衰退,但從過去五年的銷售記錄來看,衰退狀況並不明顯。

  藥毒所在民國90年「當前農業永續經營策略研討會」中曾提及,化學農藥的使用在未來10年內會顯著下降至目前使用量的60%,而生物性農藥和抗性作物的利用則會增加,市場占有率可能接近40%,成長驚人。

  據此,如果未來10年國內農藥市場的總銷售額不變的話,按照藥毒所的預估,10年內國內生物性農藥的銷售總額預料將可望成長為20億元。對照國際的潮流,從4918萬元到20億元,國內生物性農藥的大好前景看來並非遙不可及。

   高穗生表示,台灣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的交界,生物相的分布可自熱帶、溫帶到寒帶,因此擁有高度龐雜度的微生物資源,是發展生物性農藥的寶地。不過,農藥的名 稱還是為產業的發展帶來限制,儘管業者申請設立的是生物性農藥工廠,但許多縣市政府一聽到要設農藥工廠,直接想到的就是污染、危險、民眾會抗爭,幾乎都拒 絕,很少釐清生物性農藥與化學農藥之間的差別。他認為,讓生物性農藥正名,鬆綁設廠規定,如此「植物保護生物製劑」才真的有機會讓台灣農業亮起來。

轉載:番茄捲葉病毒病(毒素病)及嵌紋病毒病等的治療、防治理念及原理說明

最近正值番茄開始栽種的時間,有許多農民都遭遇到病毒病方面的問題,下面與大家分享一些防治的資訊,希望這些資訊對種植番茄或是其他茄類、瓜類...等作物的農民有幫助。病毒病就如同許多植物的絕症般,往往碰到此問題只有趕緊將已經受害的病株拔除並且期望災情不要繼續擴散,之所以對於這方面的問題無從解決,似乎是因為我們往往是從如何以硬碰硬的方式來消除這些病毒,然而,農藥對這些病毒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這裡的建議跳脫以往要殺死病毒的思維,轉為從一種「改善植物本身的抵抗能力」的角度來面對問題,就如同我們平常都會聽到的道理:「如果人體的抵抗力較高,就比較不容易得到感冒」,這樣的思維似乎是幫助我們在農業發展上更向前跨出一步的重要觀點,畢竟,也許只有當植物是健康的,需要把這些東西吃進去的人類才有可能相對得到健康吧?
- PJ -


轉載:喬凱亞農業科技「番茄捲葉病毒病(毒素病)及嵌紋病毒病等的治療、防治理念及原理說明」

日前喬凱亞GeoCare與大家分享了「南州糖廠:番茄捲葉病毒(TYLCV)處理,後來有許多碰到類似問題的農民前來詢問,因此我們特別在此進一步為大家說明關於番茄捲葉病毒病(毒素病) 及番茄嵌紋病毒病等病毒病的治療及防治機理,讓大家更能夠了解如何提昇對於病毒病的防治、解決方法及原理,希望能協助解答大家可能有的一些疑問。

這裡要討論的主要番茄病毒病(Virus Disease)多屬複合感染,如:番茄捲葉病毒病、番茄嵌紋病毒病及番茄斑點萎凋病等,這類感染經常由以下幾種較常見的病毒種類所造成:番茄捲葉病毒Tomato leaf curl virusTLCV /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嵌紋病毒病Tomato Mosaic VirusTMV)、胡瓜嵌紋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茄斑點萎凋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馬鈴薯病毒Y, Potato Virus YPVY等。

在台灣農友習慣將受到病毒病感染的病株稱做「瘋叢」;植株遭受感染之後,主要病徵多出現在葉片上,如葉片捲曲、黃化、縮皺、縮小等現象,除葉片之外也會出現植株矮小,受害嚴重者生長會遲緩或停頓,甚至枯死。

這些病毒病有幾種不同的傳染途徑:番茄捲葉病毒可經由嫁接或銀葉粉蝨傳播;番茄嵌紋病毒來自種子、其他茄科植物及雜草,屬機械傳染;胡瓜嵌紋病毒及馬鈴薯病毒Y經由蚜蟲傳播;由於透過昆蟲(銀葉粉蝨或蚜蟲等)媒介傳播速度快速,因此如果發現之後沒有即時進行妥善的危機處理,有可能造成百分之百的經濟損失。

雖然這裡及之前的文章主要針對番茄的捲葉病毒病做討論,具體而言也包含上述複合感染之其他病毒病,同時這些主要概念與其他瓜果類所會碰到的類似情況在主要的大原則上是通用的。

降低農藥及化學肥料的使用

在此需要強調喬凱亞所提倡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都是透過生物科技來發展出生物性的解決辦法,想辦法避免化學藥劑在農業上不當的使用。化學藥劑的濫用不只對於消費者及農民健康有潛在顧慮之外,對於自然環境的永續性也有著負面的影響;因此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來提倡農藥及化學肥料盡可能減量甚至是避免使用的無毒農業生產。

病毒病就類似人類感冒或其他病毒引起的病症:帶有病毒不代表一定會發病,將會依每個人的抵抗力而異,即與病毒共存但能保持健康而不發病

大家可能都有經驗,雖然在流行性感冒肆虐的期間,大多數人可能都免不了一個接著一個遭到流行性感冒的牽連,尤其是在家中、學校或是辦公室與家人、同學或同事間特別容易傳染,慘一點的可能輪到不只一次。不過,在大多數人都遭到流行性感冒影響的時候,卻往往有些人可以倖免於難,在這樣的情況,我們不難直覺反應的認為這些沒有得到感冒的人應該是身體比較健康、抵抗力比較好;換言之,雖然這些人同樣接觸到感冒病毒,但是他們有能力抵抗這些病毒對他們造成重大影響而不至於產生感冒的病徵。有抵抗力的人事實上是與病毒共存,但是卻能夠不受到病毒的影響而產生病徵,並不代表他們自身能完全將病毒除去,只是病毒病徵被高度的免疫力抑制而消除了。

現在,試著把人類「感冒與抵抗力」這樣的觀念轉移到植物身上,也就是說:「假如植物本身比較健康而且抵抗力比較好,這些健康的植物相對著就比較不容易受到病毒影響而產生病徵」;這樣的觀念看似簡單而且沒什麼大學問,不過卻往往遭到大多數人的忽略,在此我們將進一步為大家做更詳細的說明。

農藥氾濫,卻治標不治本

通常農民在栽培期間所無法脫離的就是「消除病蟲害」的農藥,為了要消除或是降低「已發生」或是「未發生」的病蟲害,農民不得不依照經驗及實際觀察來噴灑各式各樣的農藥,無不就是為了保障賴以維生的生計,因為一旦遭到病蟲害的影響,往往不只是品質降低影響售價,最壞的情況還有可能完全無法採收換取報酬。

這裡姑且不提這些農藥對於農民或是消費者是否會實際造成健康上的影響,我們單純就噴灑農藥的動機及時機來做解析。我們不難猜測許多經常使用的農藥不外乎是為了降低或是防治病害或蟲害;不過,我們現在試著以前面「感冒與抵抗力」這樣的觀念來看噴灑農藥這件事。

通常我們都是發現有感冒病徵的時候才會意識到應該要吃藥,期望早日康復,因此可以想見的是「藥物」是一種「治標」的產物,並非「治本」。假如我們真正希望一開始就不要得到感冒,應該不會有人是「經常性」的服用感冒藥吧?但是今天我們的農業逐漸發展成不管是否有病或是可能會得病,我們都經常性的使用農藥期望可以防治病蟲害,在使用農藥的動機上似乎在某種程度把「治標」當成「治本」的方法了,我們忽略了提昇作物本身的健康才是「治本」的方法。

當然這樣的理論不會完全適用於所有農業上化學藥劑的使用,像是除草劑這樣的輔助產品主要是為了幫助農民維護環境的清潔,與植物本身生長比較沒有直接關係,但除草劑對土壤、作物甚至人體也存在相當不利的影響,能不用則不用,所以目前也鼓勵草生栽培的觀念。而某些用藥確實是為了提前防治某些病蟲害,因為一旦遭到威脅就會造成重大損失,但這樣的論點主要讓大家可以更容易了解我們應該朝向改善作物的健康及生長的環境,而不是單方面的只把重點放在治標的辦法上,而忽略了植物本身的需求及自身對於病蟲的抵抗能力。

病毒傳染途徑及設施防治:

番茄捲葉病毒病是透過銀葉粉蝨( Bemisia argentifolii )作為傳播的媒介昆蟲,在不同植株之間傳染病毒。許多農民選擇採用設施栽培來降低遭受到病蟲害危害的機率,但是實際上設施栽培並沒有辦法達到完全防治的效果。

根據「彭瑞菊、陳昇寬. 2006. 番茄黃化捲葉病毒田間監測及銀葉粉蝨傳毒試驗.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489-15.」的研究結果顯示:「冬作番茄至收成前調查,網室內罹病度為0.1%,銀葉粉蝨帶毒率為10%,銀葉粉蝨密度為89.2/每張;田間罹病度為42%,銀葉粉蝨帶毒率為 100%,銀葉粉蝨密度為68/每張。由於氣候較寒冷,所以網室內的蟲口數反而較高,不過因為是番茄生長後期,番茄植株健壯,所以網室內的罹病度並沒有隨之增高。春作番茄種植後至六月初調查,網室內罹病度為65%,銀葉粉蝨帶毒率為70%,銀葉粉蝨密度為303.3/每張;田間罹病度為22%,銀葉粉蝨帶毒率為50%,銀葉粉蝨密度為591/每張。網室內若是蟲口密度高,三個星期後就可陸續看到罹病株,且隨著蟲口密度增高罹病株數隨之增高。」

大家可以了解到設施栽培並無法解決番茄捲葉病毒病透過銀葉粉蝨傳播的問題,不管是露天栽培或是網室中都有可能受到影響,因此我們無法仰賴設施所提供的保護。

傳統防治方式:傾向於被動而非主動

如果已經對於番茄的捲葉病毒病(TYLCV)稍微有進行了一些資料搜尋,大家不難發現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資料來源能夠給大家的防治建議僅止於類似:「趕緊將受影響的植株拔除,趕緊進行銷毀避免影響到其他植株」或是「栽種抗病毒的品種」。

這樣的問題就類似香蕉黃葉病或木瓜病毒病,一旦遭到侵害之後就只能接受事實並且儘量降低損失的擴散;這樣雖然是防治損失擴散的辦法,但是總令人覺得農民只能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得病只能說是比較倒楣,沒得病也許是比較幸運,所以傳統的解決方式只是一種危機處理,而非根本的解決之道。

市面上有出現抗病毒的品種,但是大多數的情況下可能沒有辦法完全避免受到病毒的侵害,就好比有些人的抵抗力雖然比較強,可是並不能保證他們絕對不會生病,只是相較之下可能機率較低。抗病毒的品種對於保障農民的收益來說絕對是有很大的貢獻,但是我們也經常聽到農民反應雖然採用的抗病品種還是難以完全避免受到病毒的影響。

不難想見大家都會希望對於自己的事業能夠有更高的自主能力,而想要能夠提昇對於這類病毒的防治能力就需要採取更為主動的方式來治本,而我們所要努力方向就是幫助植物提昇健康及免疫力好讓它們能夠培養自身的力量來抵抗外來的侵害。

治療:提昇植物本身的免疫能力來減輕病徵的發生

目前大多數農民前來詢問並且希望取得協助的時候往往是已經發現番茄病毒病開始肆虐,如果不緊急採取行動將會損失慘重的時候了;就如同我們常常會聽到醫生對於病人的建議,要儘早發現儘早治療;同樣的道理對於作物也是一樣適用的,因此各位農民如果發現有任何病徵,務必儘快採取行動避免病情繼續擴散。

喬凱亞開發出來針對治療作物所碰到的病毒病等病害的產品主要是由特殊微生物菌群代謝物並調理中草藥植物萃取物來製成;主要的作用原理是透過提昇植物本身的免疫能力來解降病毒濃度,抑制因病毒所產生的病徵,進一步達到維持植物健康而不受病毒病影響生長的目的。

在此需要特別強調,喬凱亞所提供的防治方法並非特效藥或是仙丹,要能夠達到最高效果依然需要作物本身的健康有一定的程度,因此我們通常會建議農民同時使用其他相關產品同時提昇作物整體健康,才能夠確保不再繼續受到病毒的侵害。能夠想見的,假如病情已經過於嚴重的時候,大家依然要儘快將已經無法拯救的部份儘快進行清除及隔離的動作,避免病情快速擴散。

防治:提昇及維持植物本身健康及抵抗力

我們常會聽到「預防重於治療」,沒錯!平常就注重健康並進行相關的防治工作是遠比病徵發生之後才進行補救更為積極有效,也是真正能有效降低風險及損失的作法。往往當我們發現問題出現時,可能已經產生了某些損失,譬如當你發現番茄葉子開始捲曲或變黃之後,植物的生長已經受到影響,即使你能夠即時除去已經受害的植株或是利用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來降低或排除病徵的發生,但終究對於植物本身正常生長的過程產生了影響,因此做好事前的預防是比進行事後補救更能夠確保產量及品質的做法。

在這裡防治的工作指的是在平常就注重植物的健康,除了注意適量合理化施肥來提供作物所需的必須養分,更不能因為求好心切的過量施肥,不僅作物可能受到肥害而無法正常順利成長,更可能嚴重影響到最後的收益;有一項觀念是在此要向大家倡導的,那就是「植物的健康來自土壤,唯有土壤是健康的時候,才有可能提供植物所需的生長環境」,因此接下來要向大家說明有效地維持土壤的健康與活力對於作物的影響。

土壤:萬物之母

雖然近代的農業發展出了許多異於傳統土壤栽培的方式,譬如:水耕、介質栽培等栽種方式,雖然各種栽種方式各自有其利弊,但在消費者對於追求健康的意識逐漸抬頭,並且有潛在意識認為有機農產品相較於採用慣行農法所生產的農產品是比較健康安全的選擇的時候,水耕及介質栽似乎又無法直接滿足這方面的市場趨勢及需求。

譬如水耕栽培雖然可以提供相對較不易受到病害污染的環境,但卻是依靠化學肥料來提供植物所需的營養,可能有硝酸鹽含量過高的潛在顧慮。介質栽培雖然也能夠提供作物較沒有污染顧慮的生長環境,但是卻需要經常性的更換以保持其效力及避免潛在病害或毒素的累積,因此並非永續性的栽培方式。而且這些非傳統土壤栽培的方式在目前並不被採納為有機的生產方式,因此想要採取有機栽培的農民還是只能在改善土壤健康方面來做努力。

微生物及土壤

土壤的健康除了巨量元素、微量元素跟有機質含量之外,以往大家往往會忽略了土壤中微生物菌群對於維持土壤本身健康及提供植物生長需求的重要性。雖然土壤中隨時都可以找到微生物的存在,但是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我們對於土壤及植物有益的微生物菌群(Effective Microoganism,簡稱EM)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夠透過生物科技來篩選出幾種具高效益的微生物菌群來提昇微生物對於農業的幫助。

在此對於微生物如何對植物健康產生幫助做個簡單的說明:有部份微生物有著較強的攻擊性,因此就像帶武器打仗的軍隊,能夠消滅某些對於植物健康有害的菌群;有些則是能夠分解營養源,分解成植物更容易吸收的細小狀態,並且在分解過程中同時產生酵素或抑菌素等物質,有些養分也許又會成為其他微生物成長所需的必須養分,有些則是對於植物的成長、提高免疫力或是抑制有害物質有顯著的效果;簡而言之,微生物對於植物的幫助是一種綜合性的效果,雖然有些單獨的菌種可以提供某些特定作用,但是如果能夠找到經過適當調配的綜合微生物菌群,就可能取得更高的效益。

由於上述的這些益處,添加適當的微生物菌群變成了維持土壤健康所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我們可以透過將綜合微生物菌群補充到土壤當中來提昇某些有益微生物的數量,使它們成為優勢菌群,而逐漸降低對植物有害的菌群數量。除此之外,當微生物菌群與未發酵的有機資材同時添加到土壤中時,在分解發酵作用進行時所產生的酵素跟抑菌素對於植物的生長及抑制病蟲害的發生有著很大的功效,譬如某些酵素有著分解害蟲幼蟲或蟲卵的功效,抑菌素則能夠抵制某些有害菌群,因此雖然微生物本身不一定會直接對於病蟲害有防治效用,但是我們卻能夠透過微生物的分泌物來達到我們所需的效果。在養分供給方面,除了能夠分解營養源讓植物更容易吸收之外,某些微生物更能夠將土壤或周遭環境中的物質轉化成為植物所須的養分。

也就是因為綜合微生物菌群對於土壤有著這些顯著的幫助,它也是幫助解決連作障礙問題所不可或缺的其中一環,因此微生物在現代農業發展上是不能夠被忽略的,我們希望能夠幫助農民了解到相關生物科技對於農業的幫助並且能夠實際應用且發揮效益。

備註:喬凱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致力於發展農業生物科技來協助農民解決迫切需要解決的農業難題,希望能夠協助農民們提昇品質、降低風險還有最重要的是提昇收益。有需要的農民請電話聯絡楊先生0939 188415 / 08-780 2964 。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甲殼素與農業

甲殼素及其所衍生的產品對於植物有保護作用,而且具有破壞或抑制真菌生長和活動的特性。主要是因為甲殼素可以促使植物產生自我保護的機制來抵抗外來的感染及寄生生物的侵略,而且只需要非常低的即可達到這些功效。甲殼素較普遍的使用方式包括:製作成溶劑、粉劑或是包覆在種子表面等。

在美國某個真菌侵害非常嚴重的地區,曾經針對甲殼素種子處理對於真菌防治的效果做過一系列的實驗。實驗後研究人員發現經過甲殼素包覆處理的種子較沒有包覆的種子有更好的發芽率,大約可提昇20%左右的發芽率。

甲殼素在幾個不同的層次發揮作用,除了防治真菌的效用之外,它具有強化根部組織及促進莖部生長更粗壯的功能。有些研究也顯示甲殼素能夠刺激植物分泌由本身機制合成的保護物質。

在其他領域中,甲殼素也被視為具有肥料的功效,因為它對於加速植物的萌芽及成長也有著一定的功效。由於以上這些特性,幾丁質及甲殼素可以被視為未來朝向有機栽培及有機農業發展上所不可或缺的天然肥料及農藥。加上甲殼素的水溶性讓農民在使用上更加有彈性,可以依據需求來調整使用方式,或搭配其他產品一起使用。

如果對於甲殼素的應用及相關產品有興趣,可以參考「認識水溶性甲殼素」。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六

甲殼素如何改善農業病蟲害並提昇作物品質

說到甲殼素大多數人應該應該都耳熟能響,不過大多聽到的可能說是減肥聖品或降低膽固醇..等保健用品,主要是因為甲殼素在胃中具有能溶解且吸附油脂及膽固醇的獨特能力,又因其幾乎無法被消化,所以可以阻止油脂在消化道中被吸收。除了保健之外,也有用在醫藥上的例子。若對於保健方便有興趣者可以參考這篇甲殼素的介紹文章(http://www.autopenhosting.org/wedar/chitosan1.htm)

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農業,那甲殼素跟農業又有什麼關係呢?植物肯定是不用減脂跟降膽固醇,那難道是讓植物也吃些保健品補氣強身?關於這點,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因為甲殼素確實對於植物的健康及抵抗力的提昇有正面的效果,但是有沒有所謂補氣之說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就先來看看甲殼素到底是什麼來頭吧!

甲殼素介紹:

通常看到提到甲殼素就會看到這兩個相關的名稱:甲殼素(幾丁胺醣chitosan)及幾丁質(chitin)。這兩者都是提煉自海洋生物體中的纖維質,其中幾丁質是一種多醣類(也就是由很多個糖分子組成的聚合鏈),它自然地存在於昆蟲或甲殼生物的外殼當中,最主要的出處包括像蝦、蟹等。

由於幾丁質的化學性質類似於植物纖維,它能應用於製造各種物質,其中包括了甲殼素。由於幾丁質是由自然界的物質中所提煉而且與植物的組成物質接近,因此雖然感覺上植物跟蝦蟹好像扯不上邊,但實際上它們的關係比我們通常想像的密切,這也是為什麼將甲殼素用在有機作物栽培上並不是那麼奇怪的事情。(到頭來人跟植物要「吃」的營養似乎並沒有差那麼多,以後有機會跟大家進一步說說經發酵過程所製作的有機酵素液肥就知道囉~ 我現在撰文的同時正喝著親戚自己製作的蔬菜酵素汁,總有一種在喝酵素液肥的感覺,知道我為什麼越來越覺得人跟植物根本吃的大同小異了吧!)

而這兩者的差異在於甲殼素有著比幾丁質更溶於水的優點,也更容易進行多樣化的利用,也就是為什麼通常比較常聽到甲殼素而不是幾丁質。

你知道嗎?:你可能可以猜到當初中文名稱會有「幾丁」這個開頭是由英文名稱的音譯而來的,沒錯!他就是一文英譯而來。只不過呢~ 可別以為你只要照著中文念別人都一定知道你在講什麼東西,因為阿~以「幾丁」的發音來發Chitin或是「幾」來發Chitosan的開頭,並不是正確的英文發音。因為”Chi”在這兩個名稱之中的英文發音其實是比較接近「開」(kai)的音,下次不要唸錯了喔!

農業上的功效:

雖然說在保健食品跟農業上,甲殼素都是「保養」聖品,但甲殼素用於農業方面的主要用途跟通常我們人在吃的甲殼素所期望得到的功能可是不太相同,對植物本身最主要的益處有提高對於病害的抵抗能力還有促進作物生長,而間接對於植物重要的生長環境「土壤」而言,它可以提供額外的養分來源給土壤中的微生物群,進一步達到調理土壤性質的功效。其他方面,像是對於防治作物害蟲,提高作物色澤口感及延長蔬果貯存期限,經過實驗後也發現有一定的功效。

a) 提高對於病害的抵抗能力:有效抵抗細菌、真菌、病毒類病害,能激發植物細胞的幾丁酶與抗病素的合成與活化,誘導各類植物產生抗病因子,有效的防治真菌及細菌性病害和病毒,如:枯萎病、黃萎病、輪紋病、霜霉病、炭疽病、角斑病、軟腐病等系列真菌及細菌性病害,同時由於對植物病毒具有吸附和鈍化作用,對各種花葉病毒有較好的抑制增殖和抗感染作用。特別是激發植物免疫系統,使植物進入警戒狀態,隨時對抗病原體的入侵,對目前化學農藥無法控制的某些農作物病害,如:枯萎病、黃葉病、病毒病等,具有獨特而明顯的功效。

b) 促進作物生長:透過活化植物細胞,進而有效促進作物生長、伸根,提高花葉果實品質。以甲殼胺低聚醣作為高效細胞活化因子,可取代其他植物激素調節植物生長,對營養生長的作用為:提高發芽率、出苗率,使幼苗整齊壯碩,促進生根而增加植物對土壤中肥料的吸收利用,增厚並擴大葉面積,而增強植物光合作用,並增加作物的抗逆性;對生殖生長的作用為:增加營養物質的轉化和累積,促早熟提高品質和產量。

c) 土壤調理:甲殼胺低聚醣含有豐富的碳和氮,並強化了有機營養素,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作為作物生長的養分;同時可改變土壤微生物區系,促進有益微生物增殖,並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有效調理土壤生態結構,防治土壤病害的發生和連作障礙。

甲殼素作用機理說明:

自然界中植物自身皆具有抵禦,大到物種間小到病毒等生物侵害的能力,植物抵禦生物侵害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產生一系列具有多種功能的化學物質,科學研究發現甲殼胺低聚醣是一種誘導植物產生防禦功能的物質。

甲殼素具有促進植物根莖葉生長,刺激乙烯之生成及抵抗病害入侵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它能誘導植物體內產生多種抵抗活動,譬如當真菌、細菌、病毒侵害植物體時,植物之細胞壁會分泌出寡糖素,並用這些保護性的分泌物來破壞外來菌體細胞和病毒組織,此外還會生成植物殺菌素,並合成木質纖維結構並促成乙烯的生成,因此它能加固木質纖維結構及細胞壁,並且藉由乙烯的生成帶來許多不同的抗病功能。

一般使用方式:

一般農業用甲殼素依據濃度不同,大多能以水稀釋之後進行葉面噴灑或是地面澆灌。實際使用方式需參考廠商所提供之建議。由於是液態因此使用上可以搭配其他有機液態製劑稀釋使用,例如:酵素液肥,因此不需要特別單獨為了噴灑甲殼素而分開使用,但如果要跟某些化學藥品同時使用時可能還是要特別注意廠商是否有特別提示不該混合使用的產品。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說到良好農業規範GAP:台灣有TGAP,那什麼是GLOBALGAP或EUREPGAP?

GLOBALGAP其實在2007年9月7日之前被稱為EUREPGAP,為何改名呢?主要是因為EUREPGAP這個名字裡面一開頭就說EUREP,最初就是為了歐洲國家及市場所制定,但是由於目前考量到全世界的市場隨著WTO的市立越來越大,對這樣一個在全球日趨普遍的體制,很明顯的如果還是維持在一種歐洲的形象之下,也許不是走到哪裡都那麼順暢,因此有感於國際性的發展趨勢,現在已經正式改名為GLOBALGAP。

GlobalGAP網站 http://www.globalgap.org/

GLOBALGAP目前已經在80多個國家中落腳,而且目前通過認證的生產商8萬多家,可以想見是非常聲勢浩大的一股勢力。GLOBALGAP算是一個最高指導單位,它針對各國制定的等效驗證計畫,如ChileGAPChinaGAP KenyaGAPMexicoGAPJGAP (日本)和最近的ThaiGAP給於授權與審核,讓加入的各個國家能夠同樣享有GLOBALGAP的相關行銷優勢得到其他地區的國際性認可,因此深深地獲得了像各國政府、零售或生產商還有出口商等的大力支持。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要GAP來GAP去?GAP到底是什麼?去查英文辭典可能會讓你更加一頭霧水~ 因為你比較有可能看到"缺口"或"裂開"之意。

它其實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縮寫。Good => 好, Agricultural => 農業的, Practice => 實行/操作...等,所以中文講的比較有模有樣一點的話就變成了「優良農業規範」囉!

GLOBALGAP的前身EUREPGAP最早在1990年代末期開始發展,當時是由幾個歐洲主要的超級市場集團派出來的技術代表所一起制定的基本農場管理規範,除了主要的通路商之外,在制定的同時也有參考了幾個主要的農產供應商的建議。

其實呢~ EUREPGAP當時是根據United Nation(UN/聯合國)的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所訂定的HACCP規範(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來制定的辦法,同時也依據ISO Guide 65來制定他的認證體制。與其他農場認證體制最大的不同處就在於它制定了限制性的規範讓農民們來跟著執行,而且每個生產單位是由獨立的第三者來進行驗證審核,這些審核人員並非EUREPGAP所培養,而是來自於EUREPGAP所授權的獨立商業認證機構,這些機構可以向EUREPGAP來申請認可,一旦依照嚴格的條件審核通過而被判定具有驗證能力之後,才能夠為農民來進行驗證。

說到這裡,不經想起日前聽到那位尤先生(在之前的文章「台灣的TGAP良好農業規範是否跟得上全球GAP發展?」也提到過)所提到之前面對台灣被農委會授權之有機認證組織時的無奈,因為有些民間有機認證機構來進行認證的審查人員其實是「義工」,而對於這些義工似乎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辦法來規定他/們所需的農業背景及專業知識,這樣很容易造成不公的情形,因為這些認證攸關農民的生計來源,如果被不具專業背景的審核人員因為缺乏正確的相關知識而造成錯誤或是不公的判斷而失去取得認證的機會,任誰都會覺得不合理吧?再者,聽說有些根本就是假借名義來當審查員,其實是在賣其他資材等產品,真是夠了!

總之呢~因為被國內的驗證機構氣到~ 尤先生索性跑去大陸取得當地的認證審查師資格,因為反而對於往後國際性的農業發展還更有幫助,雖然說這可能只是個案,但是看到這樣有點「由外而內」的發展不經讓人覺得某些體制確實需要改善。

其他主要的國際規範組織還有:國際OCIA、歐盟BCS、日本JONA等認證機構認證,ISO9000ISO10004、美國HACCP...等。

台灣的TGAP良好農業規範是否跟得上全球GAP發展?

前鎮子與一些農民接觸的時候剛好碰到一位尤先生,提到了關於台灣TGAP目前制度與規範上他覺得有待加強與改進的地方,由於聽起來甚是有理,不經令人為台灣農民未來往國際的發展感到憂心;我還沒有深入研究這個課題,所以有些理解也許不一定正確,但大致上聽這位先生所提到需要改進的部份主要是目前台灣所制定TGAP有點類似閉門造車的情況,也或許是東拼西湊,這就不得而之,但重點是在於跟國際比較主要的GAP優良農業規範有無法接軌的顧慮,簡單的說,就是台灣這套TGAP有可能農民辛辛苦苦做生產履歷按照基本規範操作得到認可之後,結果想要出口才發現這套TGAP沒有其他國家要承認,到頭來如果要走外銷可能還是要從新來過再想辦法取得國外市場能夠認可的認證。

總之,如果要能夠讓台灣的農業能夠順利的走出去,或許再更深入考慮如何能夠更進一步與國際接軌而不是特立獨行地自立門戶更能夠幫助提供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而不是反過來被其他國家有可能透過GAP等非關稅貿易障礙而被限制了出路。

最近看到下面「中華有機農業協會」的這篇文章,似乎在某種程度上附和了這樣的憂慮。
PJ

轉載:各國良好農業規範GLOBALGAP、CHINAGAP、JGAP介紹
http://www.coaa.org.tw/tw/yjdt_brow.asp?ID=360&pk=63210

隨著時代消費意識提昇,各國新農業政策的發展已經又有新的策略與要求,台灣因應國際潮流也推行「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但是全球GAP已經是在大整合時代,我們的TGAP是否能真正幫助我國農戶嗎?如果一個制度只是閉門造車無法跟國際接軌,又只是勞民傷財而已,特介紹歐盟、日本及中國GAP讓大家參考,做為農企業主應了解全球GAP的發展狀況,好積極準備好驗證以因應2008年後國內開放市場後之競爭。
一、什麼是GLOBALGAP?(2007.9.7之前稱Eurep GAP)
GLOBALGAP是由“歐洲零售生產經銷集團”(EUREP)和農場主代表制定的一套準則和程式以進行對世界範圍的“合格農產品標準”(GAP)驗證。這些準則主要側重分析風險出現的原因並化解風險以確保食品安全供給、可追溯,員工的健康和福利,環境的污染和保護機制。GLOBALGAP只對專門的農產品和經營設施作要求,食物加工和外包裝工序都不屬於此標準範疇。
GLOBALGAP自開始以來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發展趨勢。自2002年起,經過短短兩年的時間,到2004年6月底,通過GLOBALGAP驗證的面積達到了724,247公頃,是2003年底的1.9倍。目前,GLOBALGAP驗證已經被世界範圍的61個國家的80,000多家農產品生產者所接受,而且現在更多的生產商正在加入此行列。即GLOBALGAP。GLOBALGAP作為一種評價用的標準體系,目前涉及水果蔬菜、觀賞植物、水產養殖、咖啡生產和綜合農場保證體系(IFA)。GLOBALGAP作為大型超市採購農產品的評價標準,不僅在歐洲零售商業內受到青睞,而且受到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的重視。GLOBALGAP于1997年由歐洲零售商協會EUREP(Euro-Retailer Produce Working Group)發起,其目的在於促進良好農業操作(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發展。GLOBALGAP是歐洲零售商自發組織起來制定的農產品標準,通過第三方的檢查驗證和國際規則來協調農業生產者、加工者、分銷商和零售商的生產、儲藏和管理,從根本上降低農業生產中食品安全的風險。
歐洲的產業鏈由零售商控制,就是大型超市控制著歐盟大部分的商業資本,EUREP是以歐洲大型超市為會員的行業協會。隨著歐洲對於食品安全的問題關注程度的增加,歐盟進口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沒有通過GLOBALGAP的供應商將在歐洲市場上被淘汰出局,成為國際貿易技術障礙的犧牲品。通過 GLOBALGAP驗證,能夠促進出口,提升農業操作的標準化,確保農產品品質。越來越多的GLOBALGAP會員(如英國的特斯科Tesco、德國的麥德龍Metro、荷蘭的阿霍德Ahold等)相繼進入了中國市場,通過GLOBALGAP驗證的產品也會在國內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二、什麼是ChinaGAP?
中國良好農業規範驗證的由來 是GAP驗證起源於歐洲。GLOBALGAP作為一種評價用的標準體系,目前涉及水果蔬菜、觀賞植物、水產養殖、咖啡生產和綜合農場保證體系(IFA)。GLOBALGAP作為大型超市採購農產品的評價標準,不僅在歐洲零售商業內受到青睞,而且受到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的重視。為此, 2003年4月中國國家驗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根據有關專家的建議首次提出在食品鏈源頭建立良好農業規範體系,並於2004年初著手相關標準的翻譯和資料收集工作,並成立“中國GAP合格評定體系”專家組,起草編寫相關規範、標準。2006年1月,中國國家認監委制定了《良好農業規範驗證實施規則(試行)》,並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制定了良好農業規範系列國家標準,用於指導驗證機構開展作物、水果、蔬菜、肉牛、肉羊、奶牛、生豬和家禽生產的良好規範驗證活動,每個標準包含通則、控制點與符合性規範、檢查表和基準程式ChinaGAP是結合中國國情,根據中國的法律法規,參照GLOBALGAP的有關標準制定的用來驗證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農業的規範性標準。在2004年CNCA加快啟動了“中國良好農業規範(ChinaGAP)”驗證專案的研究工作。 2005年11月ChinaGAP驗證系列標準通過審定並公佈,2006年1月CNCA公佈了《良好農業規範驗證實施規則(試行)》。目前,CNCA正在著手申請將ChinaGAP一級驗證與GLOBALGAP等同,屆時通過ChinaGAP一級驗證意味著通過GLOBALGAP驗證。
三、日本的JGAP
由於JGAP蔬菜開始了民間驗證,JGAP(日本良好農業規範)(消費•安全局農產品安全管理科)2005年3月製作JGAP策定普及手冊,日本將逐漸推行日本版優良農產品驗證制度(JGAP)。JGAP是對充分考慮食品安全、環境保護以及工人勞動安全的農產品驗證制度,發源於德國,在歐洲已經廣泛普及。
日本的JGAP將主要由50多家農業法人企業來推廣。日本農水省在2005年的預算當中,將補貼各地方政府27億4千萬日元的資金,以推進安全安心食品的生產。引進推廣JGAP驗證制度的企業將得到地方政府的資金補貼。
日本推行這一驗證制度的背景主要是要擴大農產品在海外的出口,日本積極爭取實現日本版JGAP能夠與歐洲的GAP相互承認,在今年2007.8.17,GLOBALGAP協會通告JGAP標準的正式批准。
現在連日本都已經與GLOBALGAP接軌了,中國也是如此積極準備想要接軌,我們台灣農企業如果您們的產品想出口,勢必要做GLOBALGAP才可以節省許多驗證費用,我們台灣的TGAP現在無法獲得歐盟、日本、中國的認可,所以出口農企業要花費更多的成本,我們農業主管機關是不是要加油了!
編寫:鄭逢喜/中華驗證有限公司董事長2007.9.21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轉載:喬凱亞專題分享:連作障礙之解決方案

許多農民碰到連作障礙都是只有無奈,不過慢慢隨農業科技的發展,有些情況也許可以透過使用適當的微生物群及其他產品來改善。讓大家參考參考囉!

PJ


轉載:喬凱亞農業科技「喬凱亞專題分享:連作障礙之解決方案」

在現今農作物栽培的發展上,無論是蔬菜、水果甚至是花卉,「連作 障礙」是許多農民經常碰到的經營挑戰,由於某些作物的特性及土地營養的失衡,一塊地的可利用時間往往因為連作障礙而受到限制,除了乾脆休耕之外,只能靠有 計劃性的進行不同作物的輪作,或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四處找尋適合的農地來進行下一季的栽作。對於不需要投資額外設施來進行生產的作物,這樣的經常搬遷或許還 不會造成太高的經營成本,但是對於需要靠設施栽培的農作物來說,每一次的搬遷都是極高的經營成本,更大大地剝奪了農民的潛在獲利空間,也增加了投資的成本 與風險。

舉例來說,利用簡易設施的作物,例如蕃茄、木瓜、洋香瓜、百合…等,都是農民經常因連作障礙而不得不輪作或是將設施遷移的作物。雖然說設施不是固定式的, 搬遷不算困難,但是每次搬遷跟重新設置所需要的人工跟時間成本也都非常可觀。從經濟的觀點來看,不管是簡易式或固定式的設施投資,每一次的設施設置可以使 用兩年跟五年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本差異,因此幫助農民解決連作障礙,對於提昇農民收益有直接而且正面的助益。而對於不需要設施栽培的作物,農民也能夠在同一 塊土地上長期耕耘,而免去了經常性休耕或是輪作的困擾。

連作障礙有幾種較主要的形成原因:

  1. 土壤中的養分離子失衡
  2. 作物遺留在土壤中的分泌物或殘質產生毒害
  3. 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不足
  4. 土壤中鹽分累積過度

原 因看似複雜,但簡單的說,就是土壤不再健康了。以往透過休耕跟輪作的方法是讓土壤有充分的時間休息跟恢復失去的部份,但難道沒有其他辦法來維持土壤的健 康,好讓農民能夠增加土地的利用?事實上,近年來業界跟學者都不斷的針對這樣的課題在做研究,積極在尋求解決之道;我們也已經了解到,靠著化學物質強硬要 補充土壤中流失的養分,只會適得其反,讓土壤受到更深的傷害;所以研究方向也逐漸轉向可以與自然共存的生物科技,而很幸運的,我們確實在生物科技方面有所 斬獲。

要將這些連作障礙形成的主因化解,其實是可以靠著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跟適當地補充有機質及養分來達成;經過多年的研發及試驗,我們發展出了一套從 基本面來提昇土壤及作物健康的系統,這套系統除了能夠提昇品質,更重要的是能夠改善連作障礙的問題進而提昇土地利用價值,以下我們將與大家分享一個在蕃茄 設施栽培上透過使用喬凱亞系列產品而解決連作障礙問題的成果。

彰化的賴先生種植約2分的設施蕃茄,約在5年前與喬凱亞接觸之後,開始採用喬凱亞系列產品進行設施蕃茄的栽培;在同樣一塊土地上,蕃茄經過了至少6年的每 年連續栽培之後,不只土壤沒有出現連作障礙的症狀,蕃茄也能夠每季都順利的成長結果;以下是2007年6月初在蕃茄園子內所拍攝的照片,到拍攝的當時,蕃 茄已經連續種植了至少5年的蕃茄,大家可以觀察到,雖然經過了幾年連續栽培,但蕃茄的成長依然非常健康。


照片:2007年賴先生蕃茄園

通 常蕃茄如果要每年都連續在同一塊土地上栽培,如果沒有經過特殊的處理,受到土傳病蟲害侵害而無法正常生長的機率非常大,譬如:青枯病、萎凋病、病毒病、夜 蛾…等;在此跟大家分享賴先生栽培的模式,在每次進行蕃茄苗的種植之前,需要先進行「有機資材土壤發酵」,也就是將「有機資材」及「喬凱亞綜合微生物菌 群」先施撒於土壤中,將有機資材、有益微生物及土壤攪拌均勻,進行7~14天的土壤中發酵。所使用的有機資材包括:米糠、大豆粕、菜仔粕及一般市售有機 肥…等,你可能會有疑問,為何不直接採用已經發酵過的有機資材就好了?與一般經過發酵處理再施用於土壤中的有機肥的主要差異在於,當綜合微生物菌群與有機 資材在進行發酵的過程中除了能夠化解土壤中部份有毒物質,更會產生許多種的「酵素」跟養分,這些酵素能夠幫助植物抵擋來自於土壤中病蟲害的侵害,而養分則 能供給植物的生長;直接在土壤中發酵能夠幫助改善土壤健康,更能夠確保這些有益的酵素跟養分完全留在土壤中。在土壤發酵完成之後即可進行幼苗的栽種,而在 栽培過程中只需要定期噴灑酵素液肥即可使病蟲害發生的機率減到最低。

* 有一項操作上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大家:請務必在確定土壤中的發酵作用完成之後才進行種植,因為有機資材在發酵中會產生熱能,使土壤溫度升高,若太早植入將會傷害到植物幼苗。

* 除了免於連作障礙的侵擾之外,這種栽培方式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延長可採收時間」,大多數的春作蕃茄每年採收到5月中旬之後就已經失去經濟價值,但採用喬凱 亞系統的農民經常能夠採收到6月中、下旬左右,由此可見不僅土地利用價值提昇,整體產量更是增加許多;這套系統使用在青椒或彩色甜椒上也得到非常顯著的效 果,不只品質增加也能延長採收期!

賴先生在每年栽培蕃茄季節的空檔之間,為了增加土地的利用,選擇栽種短期的蔬菜,由於在栽種蕃茄之前所施的有機肥已經足夠,因此栽種蔬菜時並不需要另外在 土壤施肥,若在蔬菜種植過程中需要防治病蟲害,只需要定期噴灑酵素液肥,透過酵素液肥中的酵素及抑菌素來防止病蟲害即可。

這樣的成果是我們非常欣喜所見而想要與各位農民來分享的,而且我們也正積極在進行其他作物的測試。我們非常歡迎對於連作障礙有興趣或有需要協助的農民與喬凱亞聯絡並且交流各方面的經驗。

備註:喬凱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致力於發展農業生物科技來協助農民解決迫切需要解決的農業難題,希望能夠協助農民們提昇品質、降低風險還有最重要的是提昇收益。有需要的農民請電話聯絡楊先生0939 188415 / 08-780 2964 。

有病毒病方面問題的農友還可以參考「轉載:南州糖廠:蕃茄栽培病毒病(毒素病)的有機防治方法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轉載:南州糖廠:蕃茄栽培病毒病/毒素病的有機防治方法

下面是處理「番茄捲葉病毒」(病毒病/毒素病)的實例,最近似乎許多國家的TYLCV似乎又嚴重起來,如果蕃茄栽培時沒有適當設施保護的環境幾乎都難逃一劫,提供給有碰到類似問題或希望能夠預防的朋友們可以參考看看,讓大家知道如果真的碰到了也並不一定就完全沒有救了。

PJ

轉載:喬凱亞農業科技「南州糖廠:蕃茄捲葉病毒(TYLCV)處理」

2007年1月時,剛好到南州糖廠去處理事情,正巧碰到糖廠的課長提到他們正在栽種蕃茄,希望過年的時候可以開放給來訪的民眾採果,但是田裡種植的蕃茄生長的情況非常不好,除了有葉子萎縮的情況,植株也都長不太起來。

當場就實地跟著課長到蕃茄田中查看生長情況;由於病症明顯,不難判斷出是「番茄捲葉病毒」(TYLCV,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在作怪,當時情況實在很不樂觀,如果不緊急採取措施,到過年期間別說採果,如果還看得到綠葉可能就偷笑了。因此,隨即我們就依情況選了幾種產品,讓糖廠的農友進行搶救,雖然情況已經不妙,但是還是希望能夠有些幫助。

後來,大約6天之後,我們又再度到糖廠查看施用產品之後的生長狀況;沒想到,令人興喜的是,有採行補救措施的區域,可以看到一些新生長出來的枝葉似乎比較沒有其他舊枝葉那樣捲曲乾枯;看在似乎情況有進展,楊老師又再請糖廠的農友持續依照建議方式施用產品。

大約7天之後再次實地巡視時,有採用喬凱亞產品的區域跟其他區域的區隔更加顯著了,除了枝葉更加茂盛,整體的高度幾乎比沒有施用喬凱亞產品還高了一倍,而且新生的部份也能夠正常生長,這些植株已經能夠抑制毒素病的病毒而不產生病狀。


[圖一:經處理區域與未經處理區域比較]

到過年時,其他為施用喬凱亞產品的區域基本上已經被毒素病侵害透徹而無法生長,但反觀受到特別照料的區域卻能夠正常的生長;因此,我們相信喬凱亞的產品除了提昇植物健康之外,更能夠實際的提高植物對於某些病毒的抵抗能力,雖然毒素病的病毒依然共生在這些蕃茄植株上,但是擁有足夠的抵抗力來抑制病徵發作就依然能夠正常生長。


[圖二:同株上原有舊葉與新生長部份比較]

更值得一提的是,喬凱亞的產品強調的是人、土壤與植物共同的健康,因此透過微生物及植物營養生物科技的應用,能夠提昇植物本身的健康與抵抗力,因此也能夠大大的降低農藥及化學肥料得使用,因此除了農友也能夠在更健康的環境中工作及生活,消費者也能夠使用得更安心。

我們很樂意將這樣子的成果及相關技術與有需要的農友交流分享。尤其最近毒素病在許多植物上都到處肆虐,使得許多農友都受到嚴重的損失,因此喬凱亞深深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栽種上的困難,若有什麼可以幫得上忙得地方都會盡力而為。


[圖三:經處理區域與未經處理區域成長差異明顯]

內容提供: 喬凱亞農業科技 http://www.geocarebiotech.com

有番茄連作障礙方面問題的農民還可以參考「轉載:喬凱亞專題分享:連作障礙之解決方案」。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PJ忽然想起: 台中改良場 - 漂鳥築巢營「設施蔬菜經營管理班」(7/16~20) - Day 1

PJ忽然想起: 台中改良場 - 漂鳥築巢營「設施蔬菜經營管理班」(7/16~20) - Day 1

一大早六點就起床,6:30am左右就出發高鐵左營站搭7:30am的#106車到高鐵台中站,8:13am就準時到達,高雄到台中的高鐵NT$790, 並不便宜,但是實在很便利;因為台中站是準備三鐵共構的,所以出高鐵站再走一小段(約5~6分鐘)就可以到「新烏日」台鐵車站坐車,到彰化的區間車NT $15,10分鐘就到達(8:23-8:33am)。
一出彰化車站就看到林秋全先生拿著築巢營的牌子在等著學員們,總共有7個人要到彰化站集合, 大約到8:45左右大家才到齊,當時外面正飄著一陣小雨,所以大家就撐著傘拖著行李走到車站外的大馬路邊上巴士,一路也晃了20幾分鐘才到台中改良場,一 下車就看到鍾維榮老師撐著傘接待大家上二樓的教室。

由於到達的時候已經比預定的9:10開始時間晚了,所以在快速的報到領了房間鑰匙跟「實習裝備」(據說其他築巢營沒有提供額外的裝備,這裡有背包、帽子、水壺、霹靂包、大購物包Tote、背心)之後,就馬上開始了前兩堂的課程。

這次我排在21號,總共應該有25個學員,不過第一天有1個請假沒來。雖然跟漂鳥營一樣有發名牌,不過都沒有人在配戴。

首 先開始上的課是戴振洋老師的「認識設施蔬菜」及「蔬菜種苗培育技術」,「認識設施蔬菜」課成主要在讓知道什麼事設施蔬菜、設施的種類、蔬菜的種類...等 等,而「蔬菜種苗培育技術」主要跟穴盤的育苗有關,從如何選壯苗、自動化育苗系統、穴格種類規格、介質、種子處理到發育階段...等主題。

因 為一到就開始上課了,中間有個空檔才有機會把行李拿上三樓的宿舍,我被安排在303房,一進去發現台中場宿舍真是設想週到,大大小小的設備或是日常生活用 品非常周全,雖然這裡房間有電視,不過那倒不讓我感到那麼驚奇,反而是浴室內連一般旅館裡常見的旅行用牙刷、牙膏、肥皂、洗髮精、漱口杯、毛巾...等都 準備的非常周全,可能因為上次在高雄改良場的宿舍這類盥洗用品是需要自備的所以感覺小細節台中場比較有照顧到。還有無線網路喔!


[這就是介質栽培的蘆筍耶~印象中之前在紐西蘭看到的蘆筍是蓋著矮矮的隧道,不知道會長這麼高。]

前兩堂課上到11am左右,而接下來則是到場區內參觀水耕栽培及介質栽培的實際範例。場區內有各種溫網室的結構,從較傳統的四分管結構到不怕颱風的固定式結構都可以找到。實在沒有愧對「設施」之名,中部設施栽種的發展台中改良場的貢獻絕對沒話可說。


後來十二點左右就到餐廳用餐,一共為築巢營的學員跟指導人員開了三桌。七菜一湯加水果,伙食還不賴。

下午吃完午飯之後,1點就集合上車進行下午的觀摩教學,下午安排了四家場的參觀,台盛有機農場、富田蔬菜育苗場、「珍奶」水耕栽培場、芯圓水耕休閒教育農場。

台盛有機農場
台 盛經營設施蔬菜的規模非常大,第一場就有兩甲左右的面積,而總共據說有十甲左右,他們有取得「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的有機認證,他們的規模 更大到建立的自己的配銷中心,聯合一些其他農場所生產的其他農產品一起配銷,主要是直接銷往各大超市,因此自己也有專門的低溫配送車隊。其中比較有趣的設 施就是急冷庫,大家都進去感受了一下寒冬的感覺,在最近這種炎炎夏日可真是清涼的高級享受啊!

[在台盛看到他們自己設計找人做出來的播種機器,不過實在看不出個所以然他是怎麼樣操作的~]

富田蔬菜育苗場
後來到富田蔬菜育苗場參觀了,可是老闆老闆娘不在家,我們只簡單看了溫室跟台灣自行開發的「科洋牌」自動育苗機器,是利用真空的原理把種子吸起來播種到穴盤上。只可惜當場沒機會看那機器實際運作。

「珍奶」水耕栽培場
後 來到一位鍾先生所經營的水耕栽培場,還沒到就聽之前的老鳥說去那老闆都會請大家喝珍奶,所以姑且就叫它「珍奶」水耕栽培場囉~ 鍾先生之前是從事鋁門窗的行業,後來因緣際會開始做起水耕也經營出一套心得,據他自己說水耕算是涼涼的做,每天的流程都差不多,就他自己、老婆跟老爸三個 人一起經營,看起來算是不錯的退休生活,有運動到也有閒可以打打麻將。

[大家跟珍奶水耕農場的鐘老闆合照,人實在太多了,地方又窄,景不太好取~]

芯圓水耕休閒教育農場
這裡的老闆是沈先生,以往是專門從事水耕,但近年來逐漸轉型成休閒農場的型態,剛踏進門的時候就有那麼點感覺這裡似乎是之前在電視上看到介紹說有一大堆南瓜的地方,不過進去都沒看到南瓜,所以有點狐疑到底電視上看到的是不是這裡。
我 覺得在這裡最有收穫的倒不是看到新奇的東西,而是聽老闆講述他從生產模式轉型到休閒模式的心路歷程。他表示一開始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有著身後的水耕栽培 技術背景,只想著自己要展現的部份,卻忽略了經營休閒農場所要重視的是消費者的體驗跟需求,是在一次次嘗試跟失敗之後才逐漸找到正確的經營方向。好比說, 休閒農業基本上除了門票收入(也可能沒有入場費用)之外,通常不是靠「吃」就是「住宿」才是真正能夠帶來較大收益的項目,銷售些產品也許也是其一但不一定 是主要經濟來源,假如沒有供應飲食跟住宿的執照的時候,就可能非常難以經營了。
在園子裡參觀的時候,老闆說明經營的重點如何是放在提供新奇而且可以留下深刻記憶的東西或體驗。好比說園子內種植了一種可以長到快180公分長的絲瓜,平常市面上沒有機會看到,因為運輸不便,但是非常特別而具有觀賞價值。

[這就是長長的絲瓜,夠長了吧?]

裡面更別出心裁的把冬瓜種在瓜棚上,一顆顆大冬瓜掛在棚子上確實蠻特別的,而餐廳裡也同時提供現採冬瓜湯,甚至有顧客吃了還想再吃所以當場又買回去,不過因為物以稀為貴,好像說一斤可要賣個$60左右。一顆秤起來可是好幾百塊呢~
有一區更是種了許多廚房常會用到的料理食材,用意在於假如提到了跟廚房相關的事情,婆婆媽媽們肯定會特別有興趣而產生討論及互動。另外也看到了幾個畸形的瓜,通常如果在生產模式中肯定是要除掉的,但是在休閒農場中卻變成了有趣的參觀項目之一。
總之,觀光產業確實跟生產的模式有著很大差異,經營目標跟導向是非常不一樣的,在看了主要都是以生產模式在經營的各個農場之後,參觀了芯圓確實在心中注入了另一種思維。


[我們的晚餐,夠豐盛了吧?去了五天感覺確實有變比較肉~]

吃完了豐盛的晚餐之後,休息了一會又開始了晚上的課程,第一天晚上是高德錚課長教我們育苗跟培育芽菜。芽菜部份我們嘗試了苜蓿、碗豆跟蕎麥,除了苜蓿沒有鋪上介質土之外,其他都是在盆子鋪上介質土然後鋪上豆子在蓋上介質土然後噴濕。
另外也有在水耕的介質海綿上練習將白菜種子放入到一格格中間的十字裡面,用竹筷子沾水把種子吸起然後輕輕壓進去,一格一格的放還真是費時費工,難怪在「珍奶」水耕場他們是用比較懶的「人海戰術」,直接把種子都撒到介質海綿上,呵呵~確實簡單多了
而在穴盤中則是分別播了甘藍菜跟花胡瓜的種子,實際操作的感想是:發明機器的人可真是偉大阿~


[PJ跟第五組的組員們合照,由左至右:林正格、許方旗、陳家寶、PJ、陳世堯]


[第1組的組員們,由左至右:蘇建州、莊茗凱、蔡孟哲、王詠萱、岳勳]


[第2組的組員們,由左至右:黃建隆、許宏賓、王凱平、周佩蓉、(詹永興?)]


[第3組的組員們,由左至右:陳國松、張瑟芬、林子良、許昔靜、李登龍(不在位子上)]


[第4組的組員們,由左至右:洪兆儒、丁明仁、林子為、卓建興、林恆如]

晚上的課一直上到差不多十點才結束,實在是非常的緊湊的行程~但經驗非常寶貴。